找到相关内容239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洞山录(2)

    :若烦恼道,理遣合宜,苦业二道,须行事忏。投身归命,雨泪翘诚,感佛威加,善根顿发。似池华得日敷荣,若尘镜遇磨光耀,除而十二缘灭。众罪消而五阴舍空。《最胜王经》云:“求一切智、净智、不思议智、不动智...?遂即甘心伏意,幸祸乐灾,却非清净之邦,顾恋恐畏之世。焦蛾烂茧,自处余殃;笼鸟鼎鱼,翻称快乐。故知佛力不如业力,邪因难趣正因。且未脱业身,终萦,既不爱莲台化质,应须胎藏禀形。若受肉身,全身是苦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4753571.html
  • 佛教部分有关""的名词简解

    足;由定开发无漏真慧,即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;从无漏慧修戒顶慧法满足,即八正道。  71、:惑为烦恼;业为业障;苦为报。  72、禅定分种:(1)身定:反观自身,使不犯过。(2)口定:寂然静默...障诸烦恼的是指:惑障、业障、和报。  118、际心:即过去心、现在心、未来心,这心都不可得。际表示很快,一刹那,如露亦如电。  119、皈依:自皈依佛,当愿众生,体解大道,发无上心。自皈依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2053831.html
  • 论唐代美学思想中“悟”观念的形成与体现

    517卷第5257页)本真世界并不是此岸世界,亦不是彼岸世界。本真世界是世界之性,当世界之性得以体现的时候,本真世界可在此岸世界,可在彼岸世界,顺理则可得妙境也。梁肃在另一篇《如来画像赞》中记录过他思索“身”的思考过程:“尝试思之,以为众生盖反佛者也,是三相在佛为德,在凡为:一者生死,生死即空寂,空寂即法身也;二者烦恼,烦恼即智慧,智慧即报身也;者结业,结业即解脱,解脱即应身也。德成于悟...

    王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12554940.html
  • 生活中的七觉支

    报中度过,惑、业、苦轮转,有漏的善业、恶业、不动业大部分是以人身造作出来的,五趣、六道轮回的枢纽即是人趣。《增壹阿含经》开示:“三十三天著于五欲,彼以人间为善趣,于如来得出家为善利,而得达。...开展当中、生活过程当下,认真、努力、有效地实践,修习多所作,改正错误的行为、改善有缺失的反应,乃至补养、充实完善的人格;目的在于解脱,具足五分法身,成就阿耨多罗菩提,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,自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0756394.html
  • 学佛无他唯求见性,欲求见性必须观心

    如是心法,生世出世善恶五趣、有学、无学、独觉菩萨及于如来。以是因缘,三界唯心,心名为地。一切凡夫,亲近善友闻心地法,如理观察,如说修行,自作教佗赞励庆慰。如是之人能断,速圆众行,疾得阿耨多罗...学佛无他唯求见性,欲求见性必须观心   一、学佛无他,为明心见性而已   心中心密法祖元音老人在《略论明心见性》里说:“我等众生,无始以来,迷失本来,认妄为真,唤奴佐郎,妄起贪嗔痴,造业受报,自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656523.html
  • 弥陀净土法门

    是真法利的前提,但契机的条件却更是世尊设教时不可不考虑的重要因素,毕竟法门广大以能应众生之机者为修行得力之先。尤其三界[10] 内的众生,大部份为[11] 烦恼所蔽,欲修行出离谈何容易?因此佛在《...根普被恐有困难。因此古德即于观想念佛,或持名念佛的事修中,导入实相念佛的理观,如此一来,不但可以在事修念佛中,让重凡夫得到具体可修(功夫不致于空费)的利益。同时也可藉助理观的辅助,而降伏妄心祛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2957062.html
  • 《坛经》禅法解读

    不二:真心、菩提不在妄心之外,即是妄心之体,《般若第二》谓“菩提在妄中,但净无”。  念与真如不二:无论正念、妄念,皆从真如或自性而起,皆是自性之用,《定慧第四》云:  真如即是念之体,念即是真如...据此本刊印,一年后根据种版本(包括德异本)改编的“宗宝本”,题名《六祖大师法宝坛经》,文字最繁,成为明清以来常见的流行本。  《坛经》的主要价值,在于它所阐述的禅法——南宗禅的修习和教学方法,这种方法...

    陈 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1659556.html
  • 晋唐海路佛僧所传译之密教典籍及其与广州光孝寺之关系

    之恶病,佛为说西方一佛二菩萨之名、大吉祥六字章句救苦神咒、灌顶吉祥陀罗尼,观世音菩萨为说神咒,以咒治,消伏毒(谓事、行、理毒)等事;僧伽婆罗所译之《孔雀王咒经》,宣述阿难为大黑蛇所咬,佛为说...的中外僧伽与广州光孝寺之特殊关系略作分析,以考见地处“海滨法窟”[4]的广州光孝寺在佛教东传过程中的特殊作用。  一、“开元大士”之前的密典传译情况  汉地密宗虽形成于唐开元年间(713—742),...

    何方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3960029.html
  • 止观学说体系

    真性”,不相妨碍。对此本来圆融的轨,若生起迷惑,便造成种障碍,不能达到事物“真性”的认识;但若反身而诚,看到法内在的相即,就能显示圆融无碍的轨。同时,轨虽然圆融,但各自又有侧重,即真性...无明而显法性,回复“性之本”的明静状态。湛然著有《始终心要》,认为,“秘藏不显,盖惑之所覆也。故无明翳乎法性,尘沙乎化导,见思阻乎空寂。”所以,若能破除无明尘沙见思之,便可返天然之性德。李翱受梁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3160554.html
  • 天台止观-如来禅

    ,或渐渐信心增长,或渐渐速成念不退也,唯除其疑惑等烦恼,重罪等之业障,我慢等之报,如是等人,所不能入。” [15]  天台止观,有观,息二边分别止、方便随缘止、体真止、与空假中观,为逗初机...故,不执虚状为实;即是妄想及妄 境灭也。 尔时意识转,名无尘智,以知无实尘故。” [30] 大乘止观述记云:“正当惑业苦空时,意识即转为无尘智,不名为识矣。何以故,向迷尘缘,执之为实。今则知无实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3860564.html